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3 机械
6.3.1 动力设备应采取动平衡好、运行平稳、低噪声的产品。
6.3.2 对于易产生振动的动力设备及管道应采取隔振、减振措施。
6.3.3 对于靠近振动敏感区的管道应控制管道内介质的流速。
6.3.4 精密设备和仪器的防微振宜采用专用防振基座,其基座平台的基本频率应避开其下支承结构的共振频率和其他振源的共振频率。
    
      
6.3.2 对于易产生振动的动力设备及管道应采取隔振、减振措施。
6.3.3 对于靠近振动敏感区的管道应控制管道内介质的流速。
6.3.4 精密设备和仪器的防微振宜采用专用防振基座,其基座平台的基本频率应避开其下支承结构的共振频率和其他振源的共振频率。
条文说明
    6.3.1 对于动力设备尽量采用直接驱动或变频驱动的系统。在周围有振动敏感型的设备时,不推荐采用皮带驱动的系统。
6.3.2、6.3.3 管道(特别是大直径管道)内流体的流动引起的管道振动,或者与管道连接的各种泵的振动,不可避免地会通过管道支架传递到建筑结构上。对这种振动如不加以控制,可能引起微振控制达不到预定目标。通常建议风管内的空气流速限定在9m/s以内,管道内的液体流速控制在2.5m/s以内。
6.3.2、6.3.3 管道(特别是大直径管道)内流体的流动引起的管道振动,或者与管道连接的各种泵的振动,不可避免地会通过管道支架传递到建筑结构上。对这种振动如不加以控制,可能引起微振控制达不到预定目标。通常建议风管内的空气流速限定在9m/s以内,管道内的液体流速控制在2.5m/s以内。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工艺设计
 - 3.1 一般规定
 - 3.2 技术选择
 - 3.3 工艺布局
 - 4 总部设计
 - 4.1 厂址选择
 - 4.2 总体规划及布局
 - 5 建筑与结构
 - 5.1 建筑
 - 5.2 结构
 - 5.3 防火疏散
 - 6 防微振
 - 6.1 一般规定
 - 6.2 结构
 - 6.3 机械
 - 7 冷热源
 - 8 给排水及消防
 - 8.1 一般规定
 - 8.2 给排水
 - 8.3 消防
 - 8.4 灭火器
 - 9 电气
 - 9.1 供配电
 - 9.2 照明
 - 9.3 接地
 - 9.4 防静电
 - 9.5 通信与安全保护
 - 9.6 电磁屏蔽
 - 10 工艺相关系统
 - 10.1 净化区
 - 10.2 工艺排风
 - 10.3 纯水
 - 10.4 废水
 - 10.5 工艺循环冷却水
 - 10.6 大宗气体
 - 10.7 干燥压缩空气
 - 10.8 真空
 - 10.9 特种气体
 - 10.10 化学品
 - 11 空间管理
 - 12 环境安全卫生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