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10 泵组单元
	6.10.1 组成
6.10.1.1 泵组式装置的泵组单元可包括工作泵及备用泵、稳压泵及备用泵、安全阀、泄压调压阀、贮水箱、补水装置、过滤器、压力显示器、信号反馈装置、减压装置、泵组控制盘(柜)等。
6.10.1.2 泵组单元上应设置安全阀或泄压调压阀以防止管网超压,柱塞泵应设置泄压调压阀。
6.10.2 工作泵
6.10.2.1 标志
工作泵的明显位置上应设置清晰永久性标志牌,标志内容应至少包括:型号规格、流量、压力、生产商等。
6.10.2.2 材料
泵体应采用铝合金、铜合金、奥氏体不锈钢材料或耐腐蚀性能不低于上述材质的其他金属材料。
6.10.2.3 主要参数
工作泵的工作压力和流量应与装置相适应。
6.10.2.4 泵体强度
按7.6.4规定的方法进行泵体强度试验,任何部件应无破裂、损坏或变形。
6.10.2.5 持续工作可靠性
按7.21规定的方法进行持续工作可靠性试验,工作泵应无故障或损坏。
6.10.2.6 备用泵
备用泵型号规格及性能应与工作泵相同。
6.10.3 稳压泵
6.10.3.1 材料
泵体材料应为铝合金、铜合金、奥氏体不锈钢或耐腐蚀性能不低于上述材质的其他金属材料。
6.10.3.2 主要参数
稳压泵的工作压力和流量应满足装置的稳压要求。
6.10.4 泵组单元控制盘(柜)
6.10.4.1 外观
控制盘(柜)外表面应平整,涂层颜色应均匀一致,不应有明显的歪斜翘曲等现象。
6.10.4.2 显示功能
控制盘(柜)面板上应至少具有电源电压、泵启停状态和故障声光报警等显示。柴油机泵组的控制盘(柜)还应具有油位、油压、水温的显示及报警功能。
6.10.4.3 性能
控制盘(柜)的性能应符合GA 61-2010中6.2〜6.4、6.6、6.7的规定。
6.10.5 控制功能
6.10.5.1 双电源要求
按7.22.1规定的方法进行双电源试验,需电力供应的泵组单元应带有双路电源入口,也可配有单独的双电源柜,双路电源应能自动及手动切换,切换时间不应大于2s。
6.10.5.2 主备泵切换要求
按7.22.2规定的方法进行主备泵切换试验,在装置工作泵或稳压泵产生电气故障或不能达到应有能力时,备用泵应能自动和手动切换投入。
6.10.5.3 启动运行要求
按7.22.3规定的方法进行启动试验,装置工作泵应具备手动启动和自动启动两种启动方式,停泵应采用手动操作。装置工作泵启动后,稳压泵应停泵。
6.10.5.4 稳压精度要求
按7.22.4规定的方法进行稳压精度试验,稳压设定压力与实测压力的偏差以及对于不同压力扰动测得的重复性偏差均不应大于0.05MPa。
6.10.6 安全阀
6.10.6.1 材料
安全阀应采用奥氏体不锈钢、铜合金制造,也可以用强度、耐腐蚀性能不低于上述材质的其他金属材料制造。
6.10.6.2 开启压力
按7.23规定的方法进行开启压力试验,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与设定压力的偏差为±3%。安全阀设定开启压力应为1.05倍〜1.10倍的装置最大工作压力。
6.10.7 泄压调压阀
6.10.7.1 材料
泄压调压阀应采用奥氏体不锈钢、铜合金制造,也可以用强度、耐腐蚀性能不低于上述材质的其他金属材料制造。
6.10.7.2 开启性能
按7.23规定的方法进行开启压力试验,泄压调压阀的开启压力与设定压力的偏差为±5%,泄压流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6.10.8 贮水箱
6.10.8.1 材料
贮水箱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
6.10.8.2 结构
贮水箱应采用密封结构,并设置有溢流孔或溢流管。
贮水箱进水口应设置过滤器。
6.10.8.3 密封性能
按7.24规定的方法进行密封试验,贮水箱应无渗漏。
6.10.8.4 液位显示装置
采用玻璃管液位计作为贮水箱液位显示装置,玻璃管液位计应符合JB/T 9243的规定。
采用其他形式的液位显示装置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
6.10.9 低水位报警装置
6.10.9.1 材料
低水位报警装置中与水相接触的部件应采用铜合金、奥氏体不锈钢材料或其他耐腐蚀材料。
6.10.9.2 报警功能
按7.25.1规定的方法进行报警功能试验,在贮水量小于总容积的10%或生产商的设定值,低水位报警装置应能可靠报警。
6.10.9.3 耐电压性能
按7.18规定的方法进行耐电压试验,接线端子与外壳之间不应出现表面飞弧、扫掠放电、电晕或击穿现象。
6.10.9.4 电源电压
按7.19.2规定的方法进行电源电压试验,供电电压波动幅度在额定工作电压×(1±15%)范围内,低水位报警装置应能正常工作。
6.10.10 自动补水装置
6.10.10.1 材料
自动补水装置中与水相接触的部件应采用铜合金、奥氏体不锈钢或其他耐腐蚀材料。
6.10.10.2 功能
按7.26规定的方法进行功能试验,自动补水装置应在设定的水位自动进行补水、在设定的最高水位停止补水并具有手动操作功能。
6.10.11 过滤器
6.10.11.1 标志
在过滤器的明显部位应永久性标出:生产单位或商标、型号规格、工作压力、介质流动方向。
6.10.11.2 材料
过滤器应采用奥氏体不锈钢、铜合金或耐腐蚀性能不低于奥氏体不锈钢、铜合金的材料制造。
6.10.11.3 尺寸
过滤器网孔直径应不大于细水雾喷头最小喷孔直径的80%。
	 
      
6.10.1.1 泵组式装置的泵组单元可包括工作泵及备用泵、稳压泵及备用泵、安全阀、泄压调压阀、贮水箱、补水装置、过滤器、压力显示器、信号反馈装置、减压装置、泵组控制盘(柜)等。
6.10.1.2 泵组单元上应设置安全阀或泄压调压阀以防止管网超压,柱塞泵应设置泄压调压阀。
6.10.2 工作泵
6.10.2.1 标志
工作泵的明显位置上应设置清晰永久性标志牌,标志内容应至少包括:型号规格、流量、压力、生产商等。
6.10.2.2 材料
泵体应采用铝合金、铜合金、奥氏体不锈钢材料或耐腐蚀性能不低于上述材质的其他金属材料。
6.10.2.3 主要参数
工作泵的工作压力和流量应与装置相适应。
6.10.2.4 泵体强度
按7.6.4规定的方法进行泵体强度试验,任何部件应无破裂、损坏或变形。
6.10.2.5 持续工作可靠性
按7.21规定的方法进行持续工作可靠性试验,工作泵应无故障或损坏。
6.10.2.6 备用泵
备用泵型号规格及性能应与工作泵相同。
6.10.3 稳压泵
6.10.3.1 材料
泵体材料应为铝合金、铜合金、奥氏体不锈钢或耐腐蚀性能不低于上述材质的其他金属材料。
6.10.3.2 主要参数
稳压泵的工作压力和流量应满足装置的稳压要求。
6.10.4 泵组单元控制盘(柜)
6.10.4.1 外观
控制盘(柜)外表面应平整,涂层颜色应均匀一致,不应有明显的歪斜翘曲等现象。
6.10.4.2 显示功能
控制盘(柜)面板上应至少具有电源电压、泵启停状态和故障声光报警等显示。柴油机泵组的控制盘(柜)还应具有油位、油压、水温的显示及报警功能。
6.10.4.3 性能
控制盘(柜)的性能应符合GA 61-2010中6.2〜6.4、6.6、6.7的规定。
6.10.5 控制功能
6.10.5.1 双电源要求
按7.22.1规定的方法进行双电源试验,需电力供应的泵组单元应带有双路电源入口,也可配有单独的双电源柜,双路电源应能自动及手动切换,切换时间不应大于2s。
6.10.5.2 主备泵切换要求
按7.22.2规定的方法进行主备泵切换试验,在装置工作泵或稳压泵产生电气故障或不能达到应有能力时,备用泵应能自动和手动切换投入。
6.10.5.3 启动运行要求
按7.22.3规定的方法进行启动试验,装置工作泵应具备手动启动和自动启动两种启动方式,停泵应采用手动操作。装置工作泵启动后,稳压泵应停泵。
6.10.5.4 稳压精度要求
按7.22.4规定的方法进行稳压精度试验,稳压设定压力与实测压力的偏差以及对于不同压力扰动测得的重复性偏差均不应大于0.05MPa。
6.10.6 安全阀
6.10.6.1 材料
安全阀应采用奥氏体不锈钢、铜合金制造,也可以用强度、耐腐蚀性能不低于上述材质的其他金属材料制造。
6.10.6.2 开启压力
按7.23规定的方法进行开启压力试验,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与设定压力的偏差为±3%。安全阀设定开启压力应为1.05倍〜1.10倍的装置最大工作压力。
6.10.7 泄压调压阀
6.10.7.1 材料
泄压调压阀应采用奥氏体不锈钢、铜合金制造,也可以用强度、耐腐蚀性能不低于上述材质的其他金属材料制造。
6.10.7.2 开启性能
按7.23规定的方法进行开启压力试验,泄压调压阀的开启压力与设定压力的偏差为±5%,泄压流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6.10.8 贮水箱
6.10.8.1 材料
贮水箱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
6.10.8.2 结构
贮水箱应采用密封结构,并设置有溢流孔或溢流管。
贮水箱进水口应设置过滤器。
6.10.8.3 密封性能
按7.24规定的方法进行密封试验,贮水箱应无渗漏。
6.10.8.4 液位显示装置
采用玻璃管液位计作为贮水箱液位显示装置,玻璃管液位计应符合JB/T 9243的规定。
采用其他形式的液位显示装置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
6.10.9 低水位报警装置
6.10.9.1 材料
低水位报警装置中与水相接触的部件应采用铜合金、奥氏体不锈钢材料或其他耐腐蚀材料。
6.10.9.2 报警功能
按7.25.1规定的方法进行报警功能试验,在贮水量小于总容积的10%或生产商的设定值,低水位报警装置应能可靠报警。
6.10.9.3 耐电压性能
按7.18规定的方法进行耐电压试验,接线端子与外壳之间不应出现表面飞弧、扫掠放电、电晕或击穿现象。
6.10.9.4 电源电压
按7.19.2规定的方法进行电源电压试验,供电电压波动幅度在额定工作电压×(1±15%)范围内,低水位报警装置应能正常工作。
6.10.10 自动补水装置
6.10.10.1 材料
自动补水装置中与水相接触的部件应采用铜合金、奥氏体不锈钢或其他耐腐蚀材料。
6.10.10.2 功能
按7.26规定的方法进行功能试验,自动补水装置应在设定的水位自动进行补水、在设定的最高水位停止补水并具有手动操作功能。
6.10.11 过滤器
6.10.11.1 标志
在过滤器的明显部位应永久性标出:生产单位或商标、型号规格、工作压力、介质流动方向。
6.10.11.2 材料
过滤器应采用奥氏体不锈钢、铜合金或耐腐蚀性能不低于奥氏体不锈钢、铜合金的材料制造。
6.10.11.3 尺寸
过滤器网孔直径应不大于细水雾喷头最小喷孔直径的80%。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 上一节:6.9 分区控制阀
 - 下一节:6.11 压力显示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4 分类与型号
 - 4.1 分类
 - 4.2 型号
 - 5 基本参数
 - 5.1 工作温度范围
 - 5.2 工作压力
 - 5.3 流量系数
 - 6 要求
 - 6.1 装置要求
 - 6.2 贮气瓶组
 - 6.3 贮水瓶组
 - 6.4 气体单向阀
 - 6.5 安全泄放装置
 - 6.6 连接管
 - 6.7 集流管
 - 6.8 减压装置
 - 6.9 分区控制阀
 - 6.10 泵组单元
 - 6.11 压力显示器
 - 6.12 信号反馈装置
 - 6.13 装置控制盘(柜)
 - 6.14 细水雾喷头
 - 7 试验方法
 - 7.1 外观检查
 - 7.2 密封试验
 - 7.3 振动试验
 - 7.4 温度循环试验
 - 7.5 倾倒冲击试验
 - 7.6 液压强度试验
 - 7.7 电火花检漏试验
 - 7.8 压力循环试验
 - 7.9 安全泄放装置动作试验
 - 7.10 盐雾腐蚀试验
 - 7.11 氨应力腐蚀试验
 - 7.12 二氧化硫腐蚀试验
 - 7.13 减压装置流置特性试验
 - 7.14 耐高压冲击试验
 - 7.15 分区控制阀功能试验
 - 7.16 工作循环试验
 - 7.17 局部阻力损失测定
 - 7.18 耐电压性能试验
 - 7.19 电源试验
 - 7.20 绝缘电阻试验
 - 7.21 持续工作可靠性试验
 - 7.22 泵组单元控制功能试验
 - 7.23 开启压力试验
 - 7.24 贮水箱密封试验
 - 7.25 报警控制功能试验
 - 7.26 自动补水装置功能试验
 - 7.27 细水雾喷头水压密封试验
 - 7.28 细水雾喷头气压密封试验
 - 7.29 细水雾喷头水压强度试验
 - 7.30 30天密封试验
 - 7.31 静态动作温度试验
 - 7.32 热空气环境下的动作试验
 - 7.33 功能试验
 - 7.34 流量系数测量
 - 7.35 水冲击试验
 - 7.36 持续冲击试验
 - 7.37 抗真空试验
 - 7.38 环境温度试验
 - 7.39 热稳定性试验
 - 7.40 潮湿气体腐蚀试验
 - 7.41 盐雾腐蚀试验
 - 7.42 应力腐蚀试验
 - 7.43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腐蚀试验
 - 7.44 硫化氢气体腐蚀试验
 - 7.45 振动试验
 - 7.46 翻滚试验
 - 7.47 高温试验
 - 7.48 低温试验
 - 7.49 最小启动压力试验
 - 7.50 动态热试验
 - 7.51 细水雾性能测定
 - 7.52 防尘装置动作试验
 - 7.53 装置试验
 - 7.54 B类火灭火试验
 - 7.55 A类火灭火试验
 - 8 检验规则
 - 8.1 检验分类
 - 8.2 抽样
 - 8.3 检验结果判定
 - 9 标志和使用说明书
 - 9.1 标志
 - 9.2 使用说明书
 - 附录A(规范性附录)装置试验程序及样品数置
 - A.1 试验程序说明
 - A.2 试验程序图
 - 附录B(规范性附录)贮气瓶组试验程序及样品数置
 - B.1 试验程序说明
 - B.2 试验程序图
 - 附录C(规范性附录)贮水瓶组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C.1 试验程序说明
 - C.2 试验程序图
 - 附录D(规范性附录)安全泄放装置试验程序及样品数置
 - D.1 试验程序说明
 - D.2 试验程序图
 - 附录E(规范性附录)减压装置试验程序及样品数置
 - E.1 试验程序说明
 - E.2 试验程序图
 - 附录F(规范性附录)分区控制阀试验程序及样品数置
 - F.1 试验程序说明
 - F.2 试验程序图
 - 附录G(规范性附录)泵组单元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G.1 试验程序说明
 - G.2 试验程序图
 - 附录H(规范性附录)控制盘(柜)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H.1 试验程序说明
 - H.2 试验程序图
 - 附录I(规范性附录)容器阀(释放阀)、气体单向阀、驱动装置、
 - 附录J(规范性附录)细水雾喷头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J.1 试验程序说明
 - J.2 试验程序图
 - 附录K(规范性附录)公差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