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2 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6.2.1 水平推力加载设备宜采用卧式千斤顶,其加载能力不得小于最大试验加载量的1.2倍。
	6.2.2 水平推力的反力可由相邻桩提供;当专门设置反力结构时,其承载能力和刚度应大于试验桩的1.2倍。
	6.2.3 荷载测量及其仪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2.3条的规定;水平力作用点宜与实际工程的桩基承台底面标高一致;千斤顶和试验桩接触处应安置球形铰支座,千斤顶作用力应水平通过桩身轴线;当千斤顶与试桩接触面的混凝土不密实或不平整时,应对其进行补强或补平处理。
	6.2.4 桩的水平位移测量及其仪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2.4条的有关规定。在水平力作用平面的受检桩两侧应对称安装两个位移计;当测量桩顶转角时,尚应在水平力作用平面以上50cm的受检桩两侧对称安装两个位移计。
	6.2.5 位移测量的基准点设置不应受试验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基准点应设置在与作用力方向垂直且与位移方向相反的试桩侧面,基准点与试桩净距不应小于1倍桩径。
	6.2.6 测量桩身应变时,各测试断面的测量传感器应沿受力方向对称布置在远离中性轴的受拉和受压主筋上;埋设传感器的纵剖面与受力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得大于10°。地面下10倍桩径或桩宽的深度范围内,桩身的主要受力部分应加密测试断面,断面间距不宜超过1倍桩径;超过10倍桩径或桩宽的深度,测试断面间距可以加大。桩身内传感器的埋设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6.2.6 为保证各测试断面的应力最大值及相应弯矩的测量精度,试桩设置时应严格控制测点的纵剖面与力作用方向之间的偏差。对承受水平荷载的桩而言,桩的破坏是由于桩身弯矩引起的结构破坏。因此对中长桩而言,浅层土的性质起了重要作用,在这段范围内的弯矩变化也最大。为找出最大弯矩及其位置,应加密测试断面。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2 检测工作程序
 - 3.3 检测方法选择和检测数量
 - 3.4 验证与扩大检测
 - 3.5 检测结果评价和检测报告
 - 4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 4.1 一般规定
 - 4.2 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 4.3 现场检测
 - 4.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 5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 5.1 一般规定
 - 5.2 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 5.3 现场检测
 - 5.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 6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 6.1 一般规定
 - 6.2 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 6.3 现场检测
 - 6.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 7 钻芯法
 - 7.1 一般规定
 - 7.2 设备
 - 7.3 现场检测
 - 7.4 芯样试件截取与加工
 - 7.5 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
 - 7.6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 8 低应变法
 - 8.1 一般规定
 - 8.2 仪器设备
 - 8.3 现场检测
 - 8.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 9 高应变法
 - 9.1 一般规定
 - 9.2 仪器设备
 - 9.3 现场检测
 - 9.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 10 声波透射法
 - 10.1 一般规定
 - 10.2 仪器设备
 - 10.3 声测管埋设
 - 10.4 现场检测
 - 10.5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 附录A 桩身内力测试
 - 附录B 混凝土桩桩头处理
 - 附录C 静载试验记录表
 - 附录D 钻芯法检测记录表
 - 附录E 芯样试件加工和测量
 - 附录F 高应变法传感器安装
 - 附录G 试打桩与打桩监控
 - G.1 试打桩
 - G.2 桩身锤击应力监测
 - G.3 锤击能量监测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