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4 建设用地选择
	5.4.1 建设用地的选择应根据区位和自然条件、占地的数量和质量、现有建筑和工程设施的拆迁和利用、交通运输条件、建设投资和经营费用、环境质量和社会效益以及具有发展余地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择优确定。
	5.4.2 建设用地宜选在生产作业区附近,并应充分利用原有用地调整挖潜,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需要扩大用地规模时,宜选择荒地、薄地,不占或少占耕地、林地和牧草地。
	5.4.3 建设用地宜选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便于排水、通风和地质条件适宜的地段。
	5.4.4 建设用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避开河洪、海潮、山洪、泥石流、滑坡、风灾、发震断裂等灾害影响以及生态敏感的地段;
	    2 应避开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3 应避开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和地下采空区以及文物埋藏区。
	5.4.5 在不良地质地带严禁布置居住、教育、医疗及其他公众密集活动的建设项目。因特殊需要布置本条严禁建设以外的项目时,应避免改变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排水体系,并应制订整治方案和防止引发地质灾害的具体措施。
	5.4.6 建设用地应避免被铁路、重要公路、高压输电线路、输油管线和输气管线等所穿越。
	5.4.7 位于或邻近各类保护区的镇区,宜通过规划,减少对保护区的干扰。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5.3 建设用地比例
 - 下一节:6 居住用地规划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镇村体系和人口预测
 - 3.1 镇村体系和规模分级
 - 3.2 规划人口预测
 - 4 用地分类和计算
 - 4.1 用地分类
 - 4.2 用地计算
 - 5 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 5.1 一般规定
 - 5.2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 5.3 建设用地比例
 - 5.4 建设用地选择
 - 6 居住用地规划
 - 7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 8 生产设施和仓储用地规划
 - 9 道路交通规划
 - 9.1 一般规定
 - 9.2 镇区道路规划
 - 9.3 对外交通规划
 - 10 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 10.1 一般规定
 - 10.2 给水工程规划
 - 10.3 排水工程规划
 - 10.4 供电工程规划
 - 10.5 通信工程规划
 - 10.6 燃气工程规划
 - 10.7 供热工程规划
 - 10.8 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 10.9 用地竖向规划
 - 11 防灾减灾规划
 - 11.1 一般规定
 - 11.2 消防规划
 - 11.3 防洪规划
 - 11.4 抗震防灾规划
 - 11.5 防风减灾规划
 - 12 环境规划
 - 12.1 一般规定
 - 12.2 生产污染防治规划
 - 12.3 环境卫生规划
 - 12.4 环境绿化规划
 - 12.5 景观规划
 - 13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 14 规划制图
 - 附录A 用地计算表
 - 附录 B 规划图例
 - 附录C 用地名称和规划图例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