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8.3 螺杆挤压机
18.3.1 螺杆挤压机的吊装(图18.3.1)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起重设备起重能力应大于螺杆挤压机重量的1.5倍;
2 插入挤压机机架吊装孔内的圆棒应有足够强度和刚度,套在圆棒端头的绳索应牢固;
3 起吊时应在绳索与挤压机接触面之间放置木质、塑料或其他材质的软垫板;
4 起吊过程中应保持挤压机重量的均衡,不应有滑动现象[图 18.3.1(a)];
5 套在吊钩上的绳索应在钩上缠绕一圈[图18.3.1(b)]。
	
18.3.2 螺杆安装前应清除螺杆、螺杆套筒和传动轴内孔的防蚀剂,清除后螺杆套筒内孔、螺杆轴上应涂适量硅油,并宜用法兰临时封闭螺杆套筒进料口。
18.3.3 螺杆挤压机的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8.3.3的规定。
	
18.3.4 螺杆安装完毕后,宜调整进料端密封环压盖,压紧密封环,且不宜过紧。用手转动螺杆时应无异常声响及卡滞现象。
18.3.5 螺杆挤压机安装完成后,减速箱应按使用说明书要求添加润滑油。
18.3.6 确认各部件安装正确后,应对加热元件通电检查,并应进行不少于24h的升温试验,螺杆挤压机的升温控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8.3.6的规定。
	
18.3.7 螺杆挤压机升温前,应先打开进料端的冷却水;升温过程中每隔30min~60min应用手盘动螺杆一圈。
18.3.8 在无料状态下,螺杆挤压机不得通电运转。
18.3.1 螺杆挤压机是纺丝成网设备中的关键设备之一。螺杆挤压机在现场为整体安装,起吊过程中的碰撞、歪斜都可能影响螺杆与套筒之间的间隙,造成严重的成品质量问题。
18.3.3 本条表中螺杆挤压机安装允许偏差是根据常用螺杆挤压机安装经验值给出的,其目的是规范螺杆挤压机安装的技术规范,直径较大的螺杆挤压机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机座横向、纵向水平度及螺杆挤压机中心高度定义如下:
机座横向水平度:与螺杆轴向垂直的机座宽度方向的水平度。
机座纵向水平度:与螺杆轴向平行的机座长度方向的水平度。
螺杆挤压机中心高度:减速机侧的螺杆圆周中心与安装平台(地面)的垂直距离。
18.3.6 本条规定的目的在于通过设定螺杆挤压机升温试验的时间和合理的保温时间,确认温控系统工作的可靠性,检验线路、接线端子、加热元件的性能。无异常时,方可继续升温。
18.3.8 螺杆挤压机的螺杆靠减速箱一端支撑,相当于悬臂梁。螺杆与套筒的间隙很小,悬臂一端由于自重,在没有支撑或润滑的状态下旋转,螺杆与套筒可能会发生剐蹭,造成螺杆或套筒表面处理层损坏。本条的目的是限制螺杆在无料状态下的通电旋转,以避免损坏设备。无料状态是指切片纺丝时,没有切片进入螺杆挤压机内的状态。切片进入螺杆挤压机后,切片被熔融,熔体可以起到润滑和支撑的作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18.2 原料输送装置
 - 下一节:18.4 熔体过滤器和熔体管道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工艺设计
 - 3.1 一般规定
 - 3.2 工艺流程选择
 - 3.3 工艺计算
 - 4 工艺设备选择和布置
 - 4.1 一般规定
 - 4.2 梳理成网法非织造布生产设备选择
 - 4.3 气流成网法非织造布生产设备选择
 - 4.4 纺丝成网法非织造布生产设备选择
 - 4.5 工艺设备布置
 - 5 工艺管道设计与选材
 - 5.1 一般规定
 - 5.2 管道设计
 - 5.3 管道选材
 - 6 辅助生产设施设计
 - 6.1 一般规定
 - 6.2 梳理成网法非织造布辅助设备和设施
 - 6.3 气流成网法非织造布辅助设备和设施
 - 6.4 纺丝成网法非织造布辅助设备和设施
 - 6.5 物理和化学性能检验室
 - 6.6 边角料回收设施
 - 7 自动控制与仪表设计
 - 7.1 一般规定
 - 7.2 控制仪表选择
 - 7.3 控制系统
 - 7.4 控制室
 - 7.5 主要控制方案
 - 7.6 安全、保护、连锁
 - 8 电气设计
 - 8.1 一般规定
 - 8.2 供配电
 - 8.3 照明
 - 8.4 防雷、接地
 - 8.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9 总平面布置
 - 9.1 一般规定
 - 9.2 总平面布置
 - 10 建筑设计
 - 10.1 一般规定
 - 10.2 生产厂房
 - 10.3 生产辅助用房
 - 10.4 建筑防火
 - 11 结构设计
 - 11.1 一般规定
 - 11.2 结构选型
 - 11.3 荷载选择
 - 11.4 结构计算
 - 11.5 构造要求
 - 11.6 基础设计
 - 12 给水排水设计
 - 12.1 一般规定
 - 12.2 给水
 - 12.3 排水
 - 12.4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
 - 13 供暖、通风、空气调节设计
 - 13.1 一般规定
 - 13.2 供暖
 - 13.3 通风
 - 13.4 空气调节
 - 14 动力设计
 - 14.1 一般规定
 - 14.2 供热
 - 14.3 压缩空气
 - 14.4 制冷
 - 15 仓储
 - 15.1 一般规定
 - 15.2 原料库和成品库
 - 15.3 其他仓储设施
 - 16 设备安装工程基本规定
 - 16.1 一般规定
 - 16.2 设备基础
 - 16.3 地脚螺栓、垫铁和灌浆
 - 16.4 设备开箱验收与保管
 - 16.5 安装现场的安全与卫生
 - 17 梳理成网和气流成网设备安装工程
 - 17.1 开清设备
 - 17.2 梳理机
 - 17.3 交叉铺网机
 - 17.4 气流成网机
 - 17.5 牵伸机
 - 18 纺丝成网设备安装工程
 - 18.1 纺丝钢平台组件
 - 18.2 原料输送装置
 - 18.3 螺杆挤压机
 - 18.4 熔体过滤器和熔体管道
 - 18.5 计量泵及传动装置
 - 18.6 纺丝装置
 - 18.7 侧吹风装置
 - 18.8 气流牵伸装置
 - 18.9 接收成网装置
 - 19 固结设备安装工程
 - 19.1 针刺机
 - 19.2 水刺机
 - 19.3 热风机
 - 19.4 热轧机
 - 20 后整理设备安装工程
 - 20.1 烘干机
 - 20.2 定型机
 - 20.3 轧光机
 - 20.4 卷绕机
 - 20.5 分切机
 - 21 电气设备及控制系统安装
 - 21.1 电气设备和布线
 - 21.2 电气控制系统
 - 21.3 仪器仪表
 - 22 设备的试运转与验收
 - 22.1 试运转一般要求
 - 22.2 试运转前的检验项目
 - 22.3 试运转中的检验项目
 - 22.4 试运转后的检验项目
 - 22.5 安装工程验收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