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3 中间罐车
6.3.1 中间罐车应能实现快速更换中间罐。换罐时宜缩短结晶器中钢水断流时间。
6.3.2 中间罐车应采取保证中间罐水口与结晶器准确对中的纵、横方向移动的微调措施。纵向(运行方向)靠行走驱动装置应在低速下行走对中。中间罐横向移动的微调,可采用手动、电动或液压传动的方式。
6.3.3 中间罐车的设计应采取防热、隔热及防止钢花飞溅的措施。
6.3.4 采用浸入式水口浇注时,应设置中间罐升降装置,升降速度宜为1.2m/min~2.4m/min;升降行程可取400mm~700mm。
6.3.5 中间罐车宜设置称量装置。
6.3.6 中间罐车的结构形式可根据具体条件确定,应便于操作人员操作。
6.3.7 中间罐车的设计应包括电缆和管线的防护措施。
6.3.1~6.3.3 这三条规定明确了中间罐车设计的基本要求。
中间罐车作为支承和运送中间罐的设备,应能确保在浇铸平台上准确地向浇注位置运载中间罐,并在多炉连浇时实现快速更换中间罐操作;还应便于中间罐水口和结晶器对中,纵、横向微调方便、准确。另外中间罐车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其构件应能耐长时间的热负荷而不变形;设置完善的防热、隔热及防止钢花飞溅的措施,不仅保护设备,也是操作人员在浇注操作时的安全生产防护措施之一。
6.3.4 浸入式水口保护浇注是提高铸坯质量的重要措施,为便于浸入式水口的安装、拆卸,中间罐升降机构已是近年设计中间罐车的常规配置。
条文中对中间罐升降行程和升降速度参数作了原则规定,其参数范围为近年实际设计经验值,设计应根据具体条件在范围内选定。
6.3.6 中间罐车的结构形式根据连铸机布置及操作要求,可设计成各种不同的形式。按中间罐车轨道的布置方式,目前广泛运用的有落地式、高架式和半高架式三种主要形式。各具优缺点,可根据具体条件确定。但要确保操作人员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和对结晶器内观察液面的良好视角。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6.2 钢包运载浇注设备
 - 下一节:6.4 中间罐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连铸车间工艺设计
 - 4.1 一般规定
 - 4.2 炼钢炉与连铸机的配合
 - 4.3 车间生产能力
 - 4.4 连铸车间工艺布置及厂房建筑
 - 5 连铸机工艺参数及机型选择
 - 5.1 铸坯断面选择
 - 5.2 连铸机弧形半径
 - 5.3 连铸机拉坯速度
 - 5.4 连铸机冶金长度
 - 5.5 连铸机流数的确定
 - 5.6 连铸机机型选择
 - 6 连铸机设备
 - 6.1 一般规定
 - 6.2 钢包运载浇注设备
 - 6.3 中间罐车
 - 6.4 中间罐
 - 6.5 结晶器
 - 6.6 结晶器振动装置
 - 6.7 二次冷却及铸坯导向装置
 - 6.8 拉矫机或扇形段驱动装置
 - 6.9 铸坯切割机械
 - 6.10 辊道
 - 6.11 引锭杆和引锭杆存放装置
 - 6.12 铸坯冷却输出装置
 - 6.13 液压、气动及润滑系统
 - 7 电气及自动化
 - 7.1 供配电
 - 7.2 传动
 - 7.3 自动化仪表
 - 7.4 电信
 - 7.5 自动化
 - 7.6 电气
 - 8 水处理设施
 - 8.1 一般规定
 - 8.2 连铸机用水水质及用水条件
 - 8.3 供水系统
 - 8.4 水处理主要设施
 - 8.5 安全供水
 - 8.6 水质稳定
 - 8.7 补充水
 - 8.8 水质分析及监测
 - 8.9 水处理设施的布置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