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21 人员佩戴性能试验
	    只有已通过5.1~5.19检验合格的呼吸器才可用于人员佩戴性能试验。
6.21.1 样品数
6.21.1 样品数
	    样品数2具。
6.21.2 试验人员
6.21.2 试验人员
	    挑选对使用呼吸器有一定经验,面部外观适合佩戴面罩,且身体健康的试验人员2名。
6.21.3 试验条件
6.21.3 试验条件
	    在常温、常压和设定的模拟环境条件下进行。
6.21.4 试验程序
6.21.4 试验程序
	    试验人员2名,身穿消防作业服,分别佩戴呼吸器,按下列程序试验:
a) 拉检力计36次,每次拉重物25 kg,高度1.5 m;
b) 步行125 m;
a) 拉检力计36次,每次拉重物25 kg,高度1.5 m;
b) 步行125 m;
	    c) 在(1.1~1.5)m矮巷室内,弯腰行走200 m;
d) 在0.75 m特矮巷室内,爬行100 m;
d) 在0.75 m特矮巷室内,爬行100 m;
	    e) 在梯子间垂直攀登20 m,穿过460 m×460 m方孔,上、下梯1次;
	     f) 从背上取下呼吸器用手托住,放在头的前方,继续保持呼吸畅通,穿过0.5 m高4 m长的矮洞;
g) 铺设15 m消防水带,再卷好。
g) 铺设15 m消防水带,再卷好。
	    以上7个作功程序为一个周期,各种类型的呼吸器要求完成的周期数和每个周期的时间(包括休息)如表7所示。

	    试验结束后询问佩戴者的主观感觉,包括:佩戴的舒适性、着装带带扣的可调性、压力表能否看得清、面罩视窗是否结雾、气体供给情况、传声情况、报警情况、觉察到的其他问题。结果应符合5.20的规定。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 上一节:6.20 高压部件强度试验
 - 下一节:7 检验规则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4 型式、分类、型号
 - 5 技术要求
 - 5.1 外观质量
 - 5.2 结构要求
 - 5.3 材料要求
 - 5.4 佩戴质量
 - 5.5 气密性
 - 5.6 防护性能
 - 5.7 供氧性能
 - 5.8 自动补给阀开启压力
 - 5.9 排气阀开启压力
 - 5.10 正压性能
 - 5.11 耐温性能
 - 5.12 压力表
 - 5.13 面罩性能
 - 5.14 气囊或呼吸舱的有效容积
 - 5.15 呼吸软管
 - 5.16 压力报警
 - 5.17 呼气阀和吸气阀
 - 5.18 减压器安全阀
 - 5.19 高压部件强度
 - 5.20 人员佩戴性能
 - 6 试验方法
 - 6.1 外观质量、标志、包装检查
 - 6.2 结构检查
 - 6.3 表面电阻测定
 - 6.4 材料阻燃性能试验
 - 6.5 佩戴质量测定
 - 6.6 气密性试验
 - 6.7 防护性能试验
 - 6.8 供氧性能测定
 - 6.9 自动补给阀开启压力测定
 - 6.10 排气阀开启压力测定
 - 6.11 正压性能试验
 - 6.12 耐温性能试验
 - 6.13 压力表试验
 - 6.14 视野试验
 - 6.15 气囊或呼吸舱的有效容积测定
 - 6.16 呼吸软管性能试验
 - 6.17 压力报警试验
 - 6.18 呼气阀和吸气阀性能试验
 - 6.19 减压器安全阀性能试验
 - 6.20 高压部件强度试验
 - 6.21 人员佩戴性能试验
 - 7 检验规则
 - 7.1 检验分类
 - 7.2 型式检验
 - 7.3 出厂检验
 - 8 标志、包装和贮存
 - 8.1 标志
 - 8.2 包装
 - 8.3 贮存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