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3.2 排水
13.2.1 石油库的含油与不含油污水,应采用分流制排放。含油污水应采用管道排放。未被易燃和可燃液体污染的地面雨水和生产废水可采用明沟排放,并宜在石油库围墙处集中设置排放口。
13.2.2 储罐区防火堤内的含油污水管道引出防火堤时,应在堤外采取防止泄漏的易燃和可燃液体流出罐区的切断措施。
13.2.3 含油污水管道应在储罐组防火堤处、其他建(构)筑物的排水管出口处、支管与干管连接处、干管每隔300m处设置水封井。
13.2.4 石油库通向库外的排水管道和明沟,应在石油库围墙里侧设置水封井和截断装置。水封井与围墙之间的排水通道应采用暗沟或暗管。
13.2.5 水封井的水封高度不应小于0.25m。水封井应设沉泥段,沉泥段自最低的管底算起,其深度不应小于0.25m。
    
      
13.2.2 储罐区防火堤内的含油污水管道引出防火堤时,应在堤外采取防止泄漏的易燃和可燃液体流出罐区的切断措施。
13.2.3 含油污水管道应在储罐组防火堤处、其他建(构)筑物的排水管出口处、支管与干管连接处、干管每隔300m处设置水封井。
13.2.4 石油库通向库外的排水管道和明沟,应在石油库围墙里侧设置水封井和截断装置。水封井与围墙之间的排水通道应采用暗沟或暗管。
13.2.5 水封井的水封高度不应小于0.25m。水封井应设沉泥段,沉泥段自最低的管底算起,其深度不应小于0.25m。
条文说明
    13.2.1 为了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石油库排水有必要清、污分流,这样可以减少含油污水的处理量。
含油污水若明渠排放时,一处发生火灾,很可能蔓延全系统,因此规定含油污水应采用管道排放。未被油品污染的雨水和生产废水采用明渠排放,可减少基建费用。
13.2.3 本条规定设置水封井的位置,是考虑一旦发生火灾时,相互间予以隔绝,使火灾不致蔓延。
13.2.4 为防止事故时油气外逸或库外火源蔓延到墙内,在围墙处设水封井、暗沟或暗管是必要的。
含油污水若明渠排放时,一处发生火灾,很可能蔓延全系统,因此规定含油污水应采用管道排放。未被油品污染的雨水和生产废水采用明渠排放,可减少基建费用。
13.2.3 本条规定设置水封井的位置,是考虑一旦发生火灾时,相互间予以隔绝,使火灾不致蔓延。
13.2.4 为防止事故时油气外逸或库外火源蔓延到墙内,在围墙处设水封井、暗沟或暗管是必要的。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库址选择
 - 5 库区布置
 - 5.1 总平面布置
 - 5.2 库区道路
 - 5.3 竖向布置及其他
 - 6 储罐区
 - 6.1 地上储罐
 - 6.2 覆土立式油罐
 - 6.3 覆土卧式油罐
 - 6.4 储罐附件
 - 6.5 防火堤
 - 7 易燃和可燃液体泵站
 - 8 易燃和可燃液体装卸设施
 - 8.1 铁路罐车装卸设施
 - 8.2 汽车罐车装卸设施
 - 8.3 易燃和可燃液体装卸码头
 - 9 工艺及热力管道
 - 9.1 库内管道
 - 9.2 库外管道
 - 10 易燃和可燃液体灌桶设施
 - 10.1 灌桶设施组成和平面布置
 - 10.2 灌桶场所
 - 10.3 桶装液体库房
 - 11 车间供油站
 - 12 消防设施
 - 12.1 一般规定
 - 12.2 消防给水
 - 12.3 储罐泡沫灭火系统
 - 12.4 灭火器材配置
 - 12.5 消防车配备
 - 12.6 其他
 - 13 给排水及污水处理
 - 13.1 给水
 - 13.2 排水
 - 13.3 污水处理
 - 13.4 漏油及事故污水收集
 - 14 电气
 - 14.1 供配电
 - 14.2 防雷
 - 14.3 防静电
 - 15 自动控制和电信
 - 15.1 自动控制系统及仪表
 - 15.2 电信
 - 16 采暖通风
 - 16.1 采暖
 - 16.2 通风
 - 附录A 计算间距的起讫点
 - 附录B 石油库内易燃液体设备、设施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