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2.2 符号
2.2.1 基本参数
S——面积;
H——高差;
l——跨距、轴距、长度;
l'——斜距、弦长;
λ——车距;
υ——运行速度。
2.2.2 钢丝绳
d——承载索、牵引索或运载索公称直径;
σb——钢丝绳的公称抗拉强度。
2.2.3 牵引计算与设备选择
Q——重车重力;
QZ——重车侧集中载荷;
qc——承载索每米重力;
q0——牵引索或运载索每米重力;
T0——钢丝绳初拉力;
Tmax——钢丝绳最大工作拉力;
Tmin——钢丝绳最小工作拉力;
TP——钢丝绳平均拉力;
W——重锤重力;
tr——驱动轮入侧牵引索拉力;
tc——驱动轮出侧牵引索拉力;
f0——货车或客车的运行用力系数;
μ——摩擦系数;
p——比压;
[p]——允许比压、允许径向载荷;
D——绳轮直径;
R——曲率半径;
N——轮压。
2.2.4 线路设计
f——考察点挠度;
α——弦倾角;
β——空索倾角;
θ——重索倾角;
δ——总折角;
ω——体型系数;
ε——钢丝绳承受风力的折减系数;
k——承载索摩擦力的折减系数。
2.2.1~2.2.4 这四条是对本标准中采用较多的符号进行了说明。本次修订时,对基本参数、牵引计算与设备选择和线路设计中,同一符号同时代表不同物理量的情况进行了修改,避免使用时发生混淆。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2 术语
 - 下一节:3 索道工程设计基本规定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 术语
 - 2.2 符号
 - 3 索道工程设计基本规定
 - 3.1 风雪荷载
 - 3.2 线路和站址选择
 - 3.3 净空尺寸
 - 3.4 支架设计
 - 3.5 站房设计
 - 3.6 电气设计
 - 3.7 救援设计
 - 4 双线循环式货运索道工程设计
 - 4.1 货车
 - 4.2 承载索与有关设备
 - 4.3 牵引索与有关设备
 - 4.4 牵引计算与驱动装置选择
 - 4.5 线路设计
 - 4.6 站房设计
 - 4.7 保护设施
 - 5单线循环式货运索道工程设计
 - 5.1 货车
 - 5.2 运载索与有关设备
 - 5.3 牵引计算与驱动装置选择
 - 5.4 线路设计
 - 5.5 站房设计
 - 6 双线往复式客运索道工程设计
 - 6.1 客车
 - 6.2 承载索与有关设备
 - 6.3 牵引索、平衡索、救护索与有关设备
 - 6.4 牵引计算与驱动装置选择
 - 6.5 线路设计
 - 6.6 站房设计
 - 7 单线循环式客运索道工程设计
 - 7.1 客车
 - 7.2 运载索与有关设备
 - 7.3 牵引计算与驱动装置选择
 - 7.4 线路设计
 - 7.5 站房设计
 - 8 索道工程施工
 - 8.1 一般规定
 - 8.2 钢结构安装
 - 8.3 线路设备安装
 - 8.4 钢丝绳安装
 - 8.5 站内设备安装
 - 9 索道工程试车与验收
 - 9.1 试车
 - 9.2 试运行
 - 9.3 工程验收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