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2 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
 - 4 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
 - 4.1 总体规划与厂址选择
 - 4.2 节地
 - 4.3 物流与交通运输
 - 4.4 场地资源保护与再生
 - 5 节能与能源利用
 - 5.1 能源利用指标
 - 5.2 节能
 - 5.3 能量回收
 - 5.4 可再生能源利用
 - 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 6.1 水资源利用指标
 - 6.2 节水
 - 6.3 水资源利用
 - 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 7.1 节材
 - 7.2 材料资源利用
 - 8 室外环境与污染物控制
 - 8.1 环境影响
 - 8.2 水、气、固体污染物控制
 - 8.3 室外噪声与振动控制
 - 8.4 其他污染控制
 - 9 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
 - 9.1 室内环境
 - 9.2 职业健康
 - 10 运行管理
 - 10.1 管理体系
 - 10.2 管理制度
 - 10.3 能源管理
 - 10.4 公用设施管理
 - 11 技术进步与创新
 - 附录A 权重和条文分值
 - 附录B 工业建筑能耗的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
 - 附录C 工业建筑水资源利用指标的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